青岛人的年味餐桌,必定少不了相同东西——海鲜。在很多贝类海鲜中,青岛人独爱蛤蜊。不论是啤酒屋、路边摊、苍蝇小馆,抑或是本地居民自家的饭桌,处处可见蛤蜊的身影。一盘辣炒蛤蜊,再配上一杯甘冽的,不论你是识货老饕,仍是初来乍到的游人门客,一口下去都得神清气爽,直呼过瘾。用青岛本地人的话讲,恣儿!
对了,在青岛,蛤蜊不叫gé lí,而叫嘎(ga)啦(la),“哈啤酒,吃嘎啦(蛤蜊)”话音一落地,尽显青岛人的洒脱豪爽气。
不论南北方,蛤蜊都是受欢迎的国民美食。但对青岛人而言,有啤酒的当地就有蛤蜊,“吹海风,晒肚皮,哈啤酒,吃蛤蜊”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办法。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,青岛蛤蜊的名声就随梁秋实的《雅舍小品》和老舍的《蛤藻集》名扬四方。
说青岛人独爱蛤蜊是不过火的,硬要问个为什么,其共同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肯定“上大分”。青岛三面环海,所在海域水温合适,水质较肥,有机质丰厚,特别合适蛤蜊等贝类海鲜繁衍、休息。再加之冷水海域海鲜成长周期更长,蛤蜊有了充分时刻堆集对人体有优点的各种营养成分,肉质比较其他产区更紧实、鲜甜。
在青岛,有一个现已举办了18届的“红岛蛤蜊节”。红岛地处胶州湾东北部,是合适蛤蜊饲养的福地,饲养海域水质优秀,特别的泥质滩涂中微生物丰厚,令蛤蜊丰满肉厚,新鲜爆汁,鲜中带甜。更重要的是清蒸后会出现乳白色的汤汁,堪比牛奶,口味销魂,这是红岛蛤蜊与外地蛤蜊最大的不同。
说起青岛的蛤蜊,不得已提一句“赶海”。作为一座沿海城市,下海挖蛤蜊是青岛人引以为傲的乡愁情结之一。不论是最为合适的盛夏时节,仍是阳光充分的冬日,赶海人常拎着小水桶,穿戴水鞋,戴着橡胶手套,来到落潮后的海滩,聚精会神地挖着小蛤蜊,“一挖一麻袋”是常有的事。
如此一来,产量大、口味鲜甜共同、物美价廉,还能自己挖呀挖的蛤蜊自然而然成为了青岛人餐桌上的家常菜。当青岛人缺下酒菜了,“走,挖点儿去”。
原汁蛤蜊、冰镇麻辣小蛤蜊、蛤蜊疙瘩汤、微波蛤蜊、蛤蜊水饺、蛤蜊包子、蛤蜊槐花饼、蛤蜊土豆饼、蛤蜊炒鸡、蛤蜊芸豆面、蛤蜊肉拌黄瓜……在新年的年味餐桌上,青岛人常以超乎寻常的幻想和斗胆实践,将蛤蜊“七十二变”。办法多样,口味各异,蒸、煮、拌、烤、炝、炒、爆、炸、烧、烩、汆汤、制馅等多种烹饪办法轮流上场,鲜、甜、香、弹、爽、滑、嫩,丰厚口感让你管够儿,肚儿饱!这样一个时刻段,别忘了往那热火朝天、锅气满满的火锅汤底里撒上一把,这也是蛤蜊的绝佳吃的办法,别问啥滋味,问便是一个字,鲜!鲜掉眉毛那种鲜。
新年期间,为了讨个新年的善意头,许多青岛人还会以蛤蜊为首要的组成原材料开发许多构思菜式。如“花开富有”蛤蜊酿肉,“超级给力”“超级吉祥”蛤蜊鸡等。以蛤蜊酿肉为例,先将新鲜的蛤蜊焯水至轻轻张口,再将和洽的肉馅一个个酿入蛤蜊,水开后上锅蒸15至20分钟,再将调好的葱花、蒜末、酱汁淋上即可。不过,这些做法与老青岛人考究的“吃海鲜要原汁原味”准则稍显违背,但新年嘛,热热闹闹图个好彩头,费事儿也忍了!最重要的是,不论蛤蜊怎样“变”,海的滋味,蛤蜊都知道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