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长期不深耕深松和机械耕作碾压、践踏条件下,耕地土壤耕作层由过去的20厘米—30厘米变为15厘米左右,加之降雨、灌水沉实,“犁底层”位置上移并加厚,成为坚硬深厚的阻隔层,阻碍土壤水分、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,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,土壤蓄水减少,抗旱性能直线下降,土壤养分有效性与作物营养状况恶化。
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,缺少秸秆还田,不种植绿肥,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;二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,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,频繁的表土耕翻,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,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。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,土壤肥力下降,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恶化,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,土传病害加剧,土壤净化能力减退等。
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,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,大量施用化肥,土壤酸化,土壤次生盐碱化,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,致使土壤板结。土壤板结直接引发土壤—植物系统缺氧、缺水、缺肥,影响到土壤—植物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,甚至某些生理活动和生命代谢异常进行,或者终止,或者向有害方向转化。
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,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持续不断的增加并积累,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减少,缺乏必要的补充调节,使土壤出现酸化现象。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,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,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,土传病害严重发生。
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,使土壤中的盐分不间断地积累,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。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,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,土壤结构破坏,理化生物性质恶化,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,阻碍养分吸收,作物生长不良,重则造成植物生理干旱、营养障碍、盐害、死亡,甚至失去农业利用价值。
生产中不按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比例施肥,不搞测土配方施肥,盲目过量施用氮磷钾,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,造成土壤中氮、磷的富集,土壤中钾、硅及钙、镁、硼、锌、铁、钼等中微量元素耗竭,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,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间营养比例失调,硅等有益元素缺失,并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拮抗,有肥而无用。
农业系统内过量化肥、农药、农膜残留污染,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,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,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。当这些污染物残留累积超出土壤自净化能力后就会“溢出”,直接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、有机物和致病生物污染。耕地土壤被污染后,就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,使土壤有益生物大量死亡,土壤生物种群减少,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恶化,土壤活性下降,土壤功能变差,严重污染者会使土壤丧失生产能力,失去农业利用价值。
耕地土壤侵蚀主要体现有水蚀、风蚀和耕蚀。主要是坡地土壤垦殖过度,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,频繁地表土耕作扰动,使水土流失。其次是垦后缺乏如坡改梯、水平沟耕作、植物篱等保护性耕作措施,而是随意挖地耕翻,既造成耕蚀,又加剧了风蚀、水蚀。长期水土流失,导致土壤沙化,土层变薄,养分流失,保水保肥能力降低,土壤贫瘠化,耕地面积减少。
在全年或季节封闭的高温高湿环境下,加之高度集约化、高复种指数、高强度利用、高频度人为干扰,过量施肥,过量用药,过量灌水,过度耕作与践踏等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,设施土壤健康急剧恶化。一般种植2—3年,就出现土壤结构破坏,土壤营养失衡,土壤酸化,土壤次生盐碱化,土壤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积累,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。
落实习指示要求·调研记|为中国饭碗增“皖”粮——安徽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记
把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释放开来——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《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》
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,三农信息及时传达,农影智造,专业有用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
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、新闻宣传官方平台(权威 及时 聚焦)发布信息资讯、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、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、宣传经验做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