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4月22日黎明,台儿庄城南、大运河西岸的车辐山火车站,一片喧嚣。敌人的侦察机不时在上空回旋扭转,前哨隆隆的炮声已明晰可闻。
第六十军先头部队第183师、184师在此下车,踏着京杭大运河上暂时架起的浮桥,向五圣堂、邢家楼、东庄方向急行。他们未曾想到,一场血与火的洗礼,已在前方悄然等候。
这些来自彩云之南的滇军子弟,了解的是云岭峡谷、密林深箐,却从未见过坦克如钢铁激流般碾压而来。此刻,以台儿庄为中心的争夺战已完毕,日军退守峄县、临沂区域,预备东山再起。四月中旬,日军开端以主力板垣、矶谷两师团及伪军刘桂堂部三万余人,妄图汹涌南下,寻隙乘机用楔形战术突过中运河,堵截陇海路,直攻徐州。
当第六十军受命接防台儿庄以东阵地时,原守军汤恩伯、于学忠部已在日军猛攻下节节败退,战线溃散,构成巨大缺口。六十军各部进入防区阵地,183师在右,集结于陈瓦房、邢家楼、五圣堂区域;184师在左,集结于台儿庄以东陶沟桥区域;182师在右后,作预备队,集结于蒲汪、禹王山区域。
滇军还没完结集结布置,便在陈瓦房、邢家楼一线与闯入之敌不期遭受,仓促应战。
军长卢汉曾回想:“四月二十二日早八时,军指挥所抵运河滨黄家楼,东北方向枪炮声高文。旋得183师师长高荫槐急报:该师先头杨宏光旅行至陈瓦房、邢家楼、五圣堂时,突与敌军遭受,正剧烈交火。我当即指令:敏捷打开,抢占关键,坚决反抗!”
指令下达的一起,日军乘虚以两个步卒联队、炮三十余门、坦克二十余辆,组成联合突击集群,乘势南犯,直方内地。
遭受战在陈瓦房打响。与包围战以我方之强攻敌方之弱不同,阻击战的要点在于以攻代守。
183师1081团2营营长尹国华率部跋涉至村口,突遭日军先头部队突击。尹国华决断指令反击,率斥候连猛扑村内,击退日军查找小队,抢占陈瓦房,为后续部队赢得宝贵时间。
但敌军主力敏捷合围,数辆坦克随同步卒从四面压来。滇军缺少反坦克兵器,兵士们用机枪扫射、手榴弹抛掷,却难伤其皮裘。
此刻,兵士们成串跃上坦克,将集束手榴弹塞入调查孔或履带缝隙。有人抱着炸药包滚入车底,与敌玉石俱焚。烈焰腾空,数辆坦克起火瘫痪。
日军后续部队蜂拥而至,以非常大的优势军力将2营团团围住。激战至傍晚,尹国华壮烈献身,全营五百余人简直悉数殉国。
最终仅剩十余人包围,班长率残部向西南撤离,途中遭敌追击,兵士们纷繁倒地。唯兵士陈亮堂一人冲出重围,浑身是血见到卢汉。
陈瓦房村前的水塘里,长逝着滇军将士。本年91岁的陈朴辉白叟介绍,池塘东岸曾有一座尼姑庵,现在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。“当年云南兵的尸身被埋在尼姑庵周匝的水塘里。小时候俺跟同伴们还曾在这儿捡到小镜子,镜子反面是含糊的女性相片。”陈朴辉说。
4月23日至24日,战局转入惨烈的拉锯战。从陈瓦房往西南方向,依次是邢家楼、五圣堂、火石埠一带,敌我七万余人在缺乏四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拉锯般厮杀,逐屋争夺,阵地得而复失、合浦还珠。
183师542旅少将旅长陈钟书,率部死守五圣堂。23日下午,日寇发起更大规划冲击,但我方弹药已供运不上。陈钟书端起枪,振臂高呼:“冲啊!”带领将士冲向日寇,与敌打开肉搏战,接连刺倒十四名日军,再次击退超越我方数倍军力的日军。在战役中,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。
侍卫曾永泰与司号班长矣国祥轮番背其至运河滨,卢汉军长指令:“快背过河治疗!”
但是,过桥后才发现,陈钟书将军早已献身。遗体被抬上火车,运至徐州,草葬于东关外乱岗。
在五圣堂与陈钟书一起据守的,还有542旅1084团的连长赵继昌、赵克两兄弟,两人在家中别离排行三、四。
4月24日,赵克率部接连打退日军七次冲击,最终一战,与敌打开利剑肉搏,终因寡不敌众,勇敢献身,年仅24岁。
夜幕降临,战场归于死寂。赵继昌在血泥中呼叫弟弟的姓名,无人应对。他在尸堆中翻找,手被碎石划破,脸上满是血污。总算,他在焦土中找到了弟弟的遗体。
在衣袋里,赵继昌发现了一封未寄出的家书,借着战场的火光读这封信:“慈祥的双亲:现在咱们已参与台儿庄战场了。儿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计,去和敌人肉搏。尔后战场上的音讯请您白叟家别忧虑,一起亦怕稀少可贵了。大伯以及三、四姐、惠珍等遍地的信,状况上也不许可我安静地逐个问安。飞机不住在抛炸弹,大炮不住在咚咚的响。不写了,敬祝福安。不肖儿师韩(注:赵克又名师韩)跪禀,四月二十日于台儿庄投。”
赵继昌抱着弟弟的遗体,在火光中痛哭。他记住母亲送行时的叮咛:“活着回来,兄弟都要回来。”可现在,弟弟再也回不去了。
赵继昌从废墟中捡起未燃尽的木头,架起火堆,将弟弟火化。骨灰装进绿色军用帆布袋,背在肩上。他静静立誓:“我必定要把弟弟背回家!就是骨灰,也要让爹娘看一眼。”
在不少战报中,五圣堂被写作“武圣堂”。现在的五圣堂村,与鲁南苏北的其他村落并无二致,村内同乡在忙着拓展水泥路,将丰盈的大蒜归仓。问询村里白叟,已鲜有人能讲出那段回肠荡气的操纵。
4月25日天刚亮,日军再次进攻。赵继昌背着弟弟的骨灰,在阵地上持续战役。部队建制早已打乱,不同连队的兵士稠浊在一起,却只有一个信仰:与阵地共存亡!
火石埠,沿村庄西侧的小山岗呈长蛇状而建。据乡民说,山中所产火石一擦便出火花,村庄由是得名。现在,小山岗最高处,不超十米,而这个高度,在战争年代,就是可贵的天然屏障。
据参与火石埠战役的3营12连连长山毓萌回想,4月26日晚9时许,1083团团长莫肇衡来到火石埠近邻的东庄阵地,一坐下就说:“我一个团只剩下18人了!曹操过华容道的18骑是将,而我只剩下18个兵!”不多时,他又动身去找军长卢汉,军长叫他带着那18人和军部收留的108名兵士连夜直奔火石埠阵地。
正如卢汉所忆,莫肇衡在火石埠遭受了东庄来袭之敌,他指挥兵士们敏捷使用地势回击,相继打退了日军屡次冲击。而日军仍旧如潮水般涌来,子弹打完了,莫肇衡首先亮出刺刀,打开肉搏。他一人拼三敌,严重拼斗之时,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。
莫肇衡倒在血泊之中,被兵士紧迫抬往战地医院。途中,莫肇衡挣扎着扯下浸满鲜血的征衣,在战友搀扶下于道旁一块石头上,用血写下“壮志未酬身先死”七个字后,气绝身亡,时年43岁。
此刻,赵继昌未接到撤离指令,与战友据守至深夜。日军的照明弹使其暴露了方针,只得在黑私自包围。迷途中,他听见了解的云南乡音——184师师长张冲说:“你们现在的旅长是马继武,现在某处。”
赵继昌归队后,又去争夺火石埠高地。有一次退下来休整时,马继武旅长对他说:“老弟,多辛苦一点,我是记住你的!”赵继昌拼命地把火石埠又夺了回来,决计与阵地共存亡,已无生还之念。在火石埠,赵继昌据守四昼夜,28日下午,他身负重伤,被战友背下前方。在运河滨,他遇见师长高荫槐,师长让他去后方治疗,并咨询谁可顶替他的职务。
赵继昌一直背着那袋骨灰。1938年10月,云南省为六十军阵亡将士举办悼念大会。赵克之父赵伯勋致信龙云,胪陈儿子献身、三子背骨灰作战之事。云南省档案馆至今保存着这份催人泪下的请求函:“窃国民第四子赵克,充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一〇八四团榜首连连长,随军动身抗日,于鲁南会战,于五圣堂之役,以身殉国。第三子赵继昌闻耗,行进救弟,得其尸不忍弃之,恰当敌进犯甚急,挥泪亲焚弟尸身,拾其遗灰负之,复行进抗战……”此件档案还附有赵克遗像、遗书及胸章各一件。后来,赵克的骨灰葬于北教场陆军墓地。
赵继昌与赵克,仅仅六十万滇军中的一般一员。在火石埠南的禹王山,还有一场触目惊心却黯然收场的阻击战。据滇军操纵研究者石智文介绍,1938年4月22日至6月17日,六十军战报计算阵亡军官177员,准尉及兵士13692人;挂彩军官380员,准尉及兵士4165人;失踪军官430员,准尉及兵士390人。他们用血肉之躯阻挠钢铁激流,以“山公兵”的机敏与悲凉,树立了热血山河寸不让的精力丰碑。